-
新生猪溶血病的诊治
特种养殖技术新生猪溶血病又称仔猪溶血性黄疸,是由于血型不合而配种所引起的一种免疫性疾病。该病发生于个别窝仔猪中,刚出生仔猪吃初乳不久即引起红细胞大量溶解。由于该病目前缺乏有效药物,病死率可达100%,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笔者在实践中,采取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综合疗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1病因 该病主要由于母猪与仔猪的遗传性血型不相合而引起。孕产期中...
2024-10-10 0次
阅读更多 -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症状及防治技术
特种养殖技术新生仔猪低血糖症是以血糖含量大幅度减少并出现脑神经机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新生仔猪疾病。在妊娠母猪饲养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往往所生仔猪的部分或全部发病,发病仔猪如不及时治疗,几乎100%死亡。 (一)病因 1、一般认为主要是由母猪妊娠后期的饲料营养不均衡,或产后缺乳,以及仔猪本身不能吮乳等引起。 2、仔猪生后活动加强,体内耗糖量增多,在胎儿时期缺糖或生后不能充分获得糖的补充时,血糖即急剧下降。 3...
2024-10-10 0次
阅读更多 -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咋治
特种养殖技术新生仔猪低血糖症大多在仔猪出生1~3天内发病,1周龄后仔猪很少发生,一般全窝发病,轻重不同。 1、症状:一般在出生后第二天发病,表现精神委顿,皮肤苍白,胸腹下明显水肿,四肢绵软无力,步态不稳,有的甚至倒地不起,出现神经症状,如头部后倾、四肢不停划地、不断摇头、从口角流出少量白沫等。此时患病仔猪眼球不能活动,瞳孔散大,但仍有角膜反射。患猪感觉迟钝,体温在常温以下,如不及时治疗...
2024-10-10 0次
阅读更多 -
新建猪舍须注意的问题
特种养殖技术猪舍的建设是养猪环节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当我们准备养猪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选址、建场。选址不当,猪舍结构不合理等,都会对猪的生长、猪的健康、猪场的经济效益带来损失。所以在新建猪舍时一定要注意以下这些问题。 1、选址 猪舍选址应尽量在干燥、向阳、避风、安静的地方,要远离养殖区、工厂和生活区,来往人少,水源清洁,有条件的猪场周围用绿化带隔离。 2、猪场总体布局 为管理方便,缩短转群距离...
2024-10-10 0次
阅读更多 -
新型的仔猪代用乳
特种养殖技术日本一家油脂公司制成了一种新型的仔猪代用乳,其配方已获得专利。仔猪代用乳中使用的油脂一般是牛油和乳脂,这类油脂不含具有重要生理性能的亚油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因此仔猪食用这种代用乳后,容易患下痢或发育不良症。新开发的仔猪代用乳,是用玉米油和鱼油(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制成类似母猪初乳所含脂肪酸成分的油脂。仔猪食用这种代用乳,能降低死亡率,并能使仔猪断乳后的体重增加...
2024-10-10 0次
阅读更多 -
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的防治对策
特种养殖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猪业快速发展,规模化养猪越来越大,集约化程度愈来愈高,猪病的发生和流行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老病不绝,新病不断,单病感染少,混合病感染多,已成为规模化养猪最复杂的病症。其中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是一种以断奶猪体质消瘦、呼吸困难、淋巴结肿大、腹泻、苍白和黄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病原为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是一种新的传染病,由于该病的分布面广,其危害日趋严重...
2024-10-10 0次
阅读更多 -
断奶仔猪如何进行饲养管理
特种养殖技术断奶仔猪培育是指生后4至5周龄断奶到10周阶段的仔猪饲养。仔猪断奶是出生以来又一次强烈的刺激。首先是营的改变,由温热的流体母奶变为固体的生干饲料;二是由依附母猪的生活变为独立生活;三是生活环境的改变,由产房转移到仔猪培育舍;四是最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生病。因此,要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1)断奶仔猪的饲养。为了使仔猪断奶后适应断奶后的饲料,要加强断奶前的补饲...
2024-10-10 0次
阅读更多 -
支原净的应用会给猪场带来哪些好处
特种养殖技术1.控制气喘病及支原体性关节炎。支原净对各株支原体有效,包括肺炎支原体、猪鼻支原体、滑液支原体等,这比单一株或几株的支原体疫苗优越得多。 2.控制放线杆菌胸膜肺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泰妙菌素与金霉素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诸如上述许多细菌性疾病。 3.控制大肠杆菌病,如白痢、仔猪水肿病,泰妙菌素可有效破坏大肠杆菌的粘着素,使得大肠杆菌无法接触肠壁而失去作用。 4...
2024-10-10 0次
阅读更多 -
提高肥育猪出栏率的十大方法及技术要点
特种养殖技术1、充分利用杂交优势。采用二元杂交猪,可比纯种猪日增重提高15-20%,三元杂交猪比纯种猪提高约25%。 2、早补铁。仔猪刚出生后,每天需要摄入7毫克铁,而从母乳中只能获取1毫克铁。如仔猪肌注1毫升血铁素,效果较佳。 3、提高仔猪初生重与断奶重。仔猪初生重越大,越好饲养,增重快,断奶体重大。据试验,断奶体重大的肥育猪,在同样饲养条件下,要比断奶体重小缩短出栏期1-2个月。 4、提供适宜的温、湿度...
2024-10-10 0次
阅读更多 -
提高猪肉胴体品质的屠宰前外源添加物
特种养殖技术近几十年来,由于遗传改良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猪的胴体瘦肉率,提高了生长速度,改善了饲料转化率,满足了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但伴随着瘦肉率的提高,肉的品质下降,集中表现为肉色变白,pH值快速降低,系水力下降。研究表明,包括遗传、营养、饲喂制度和屠宰前后的处理都影响猪肉的品质。本文对影响猪肉品质的生化机制进行探讨,对其中有关在短期(上市前一段时间)提高猪肉品质的添加物作一介绍。...
2024-10-10 0次
阅读更多 -
提高猪肉品质有技巧
特种养殖技术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下列措施可提高猪肉品质,增加养猪的经济效益。 1、杜仲能使猪肉更加鲜美。日本的研究证明,中药杜仲能促进肌肉纤维的发育及提高肌肉中的胶原蛋白质的含量。因此,将杜仲磨成细颗粒状或粉状,在育肥猪的日粮中添加0.2%~0.3%,能使猪肉变得更加鲜美,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商品等级高,而对肉猪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2、维生素c能使猪肉颜色更鲜艳。法国农科院的研究表明,在...
2024-10-10 0次
阅读更多 -
提高猪瘦肉率的方法
特种养殖技术1 饲养瘦肉型猪种 国内培育出的瘦肉型猪主要有湖北白猪、三江白猪;国外引进的以长白猪、大约克、杜洛克等猪种最为突出猪最好是三元猪即地方品种母猪与长白公猪杂交产生的一代母猪再与杜洛克公猪杂交所产生的仔猪,或地方品种母猪与长白(杜洛克)公猪的杂交母猪再与长白(杜洛克)公猪交配所产生的,其瘦肉率均可达56%以上。 2 改变饲养方式、控制营养水平 育肥猪生长有早、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早...
2024-10-10 0次
阅读更多 -
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技术措施
特种养殖技术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关键。根据我县多年的实践,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项技术工作。 1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促其早发情 母猪一年四季均可发情,大多数采用舍饲方式,应满足母猪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尤其是配种阶段的营养需要,是促使母猪早发情,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关键。饲养上应做到,一是多喂优质青绿饲料;二是母猪舍应设运动场,以加强运动,增强体质...
2024-10-10 0次
阅读更多 -
提高母猪饲养效益 来缩短哺乳周期
特种养殖技术在我国农村,一般仔猪的哺乳期大都为2个月左右,这样1头母猪1年最多产2胎,空怀时间较长,年消耗饲料500千克,利用效率低和饲养效益较低。每年产的仔猪越少,成本就越高。因而,实行仔猪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一项有效措施。 一、适宜断奶日龄 断奶日龄可根据生产任务和技术水平自行确定。从生理上分析,母猪在产后不早于3~4周断奶、配种,不会导致母猪以后各胎的繁殖障碍。仔猪断奶时,体重不少于4.5...
2024-10-10 0次
阅读更多 -
提高母猪胎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特种养殖技术母猪的主要生产任务是繁殖仔猪,提供猪源。繁殖的目标是:增加排卵数,提高受精率,提高胚胎的着床率,减少胚胎的死亡率,分娩时生产大量均匀,健康,活泼的仔猪。 1增加母猪排卵数 1.1补饲催情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两周实行短期优饲(即在第一次发情后不配种,初情期后7d开始短期优饲),经产母猪断奶后至发情配种前短期优饲,饲喂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哺乳母猪料(代谢能达到1.3×10E4kJ以上...
2024-10-10 0次
阅读更多